娘关系亲近,听得这么说连忙出来细看,秀莲几个也闻声跑出来。
一眼望去,茅草烧成的火团子,凭借风势,红红的火苗直冲云宵,鼓起一股股浓烟。
不多时,便听见茅草屋上的竹把杆被烧得劈哩叭啦响,象放爆竹似的;失火处很快便人声噪杂,大家都跑去救火;顾守仁早脱了棉袄,提起一桶水便朝失火处飞跑着,林生也有样学样地快速跟了去。
秀菱来这儿的时间虽不长,也晓得茅草屋的壁子是芦苇编好后抹上泥巴制成。
泥巴壁子时间一长,也掉了泥巴露出个光芦苇杆杆。
这样的房屋,真是沾不得半点火星子。
加上风又大,这家人家的财产怕是保不住了。
果然顾守仁回来时苦着脸说:“赵华娘对着天哭呢!茅屋烧没了,连家里的杂物,铺盖,带口粮都烧掉了。
这天儿还冷,叫他们娘三个可怎么好?”
停了一停又说:“赵华那孩子也可怜,十三岁就开始学犁地了,那时犁头都抬不动,好几次见他被犟牛拖倒在泥水里。
”
李氏愣了愣,也为这家人操起心来。
赵华爹前年得了伤寒,不久就过世了。
留下赵华娘年纪轻轻守了寡。
赵华比秀莲大个两岁,本是个读书的料,连先生也常常夸他。
可惜家里倒了顶梁柱,家境一下子就跨了下来,哪有余钱读书?只好退了学,小小年纪便开始捏锄头把子。
赵华娘手勤快,针线活也好,有钱的懒婆娘们就找她锥帮纳底,缝单做棉。
到了年跟前儿,她帮人家包豆包,做年糕。
反正为了糊嘴,不管啥活,有人招呼就到。
干完活,也有给她俩钱的,也有给她几碗米的,还有的给她豆包、年糕的。
真是屋漏偏逢连阴雨,这会子又碰上这样的祸事!
林生气喘吁吁地跑回来,听了也插嘴说:“哭得真叫那个凄惶,让人听得心里怪不好受的。
”
顾守仁一边拿出棉袄穿上,一边清了清嗓子又说:“方才众人提议,一家凑一点儿,不拘米也好,钱也行,就是木板,树条也可以;好歹再帮他们搭个茅棚起来住着,不能眼看着人活活冻死,饿死不是?”
秀菱眨着大眼睛问:“爹,那咱家凑什么给他们?”她虽然知道自己家也不宽裕,但爹娘都是善心人,绝不会袖手旁观的。
何况李氏还与那赵华娘要好。
李氏想了想说:“赵华娘也怪可怜的,在洲上又没个亲没个戚,我寻思着,把他娘三个接来咱家住几天成不?”看了看顾守仁的脸色又说:“等他们家的茅草棚子搭起来了,再让他们搬回去!到时,咱再凑点儿粮食给他家,你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