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别人揪着上回没说完的“宫刑”不放,幸而方老师早有准备,抛出《尚书》、《周礼》中相关记载若干,那学生茫然瞅了半天:“老师,看不懂。
”
“看不懂?”
“嗯。
”
“上次请大家买《说文大典》备用,买了吗?”
“还没……”
“那回头先去买字典,查查字典就明白了。
”
“哦……”那学生拿着满页古奥文言看两眼,忽然兴奋道:“老师,您说我就研究这个怎么样?”
一群男生哈哈大乐,表示支持鼓励。
方思慎愣了愣,有点好笑,忍住了。
正色道:“学术无禁区,当然没什么不可以。
不过研究有法度,你最起码先把文献看全了。
宫刑自殷商肇始,延至明清,三千多年的理论和实践。
我今天给你的,不过一点最基本的内容,先把这点看懂了再说。
”
那学生被镇住了,把手里两张纸片小心折起来,夹在书中。
方思慎一转头,看见梁若谷正冲着这边,镜片遮挡看不清眼神,嘴角却微微动了动,似乎有些不屑。
猜测他很可能出自哪家书香门第,说不定小小年纪,即受门户偏见所囿。
当然现在说这个为时过早,等学生安静下来,正经开讲第一专题:太史公生前死后名。
按说太史公司马子长生平故事,作为大夏历史上最著名的励志典型,学生们从小听说过不知几次。
但是小方老师却讲得格外有学问,有意思。
比方司马先生到底长什么样儿?国文课本上那张肖像靠不靠得住?司马先生写书,用的什么笔,什么纸?点的什么灯,费的什么油?司马先生死在哪一年,怎么死的?后世流传的三种死因各有什么证据和纰漏?……
方老师讲课,倒不见得有多么慷慨激昂煽动人心,只把问题一个个慢慢说开,论据一条条据实呈现。
学生兴奋失控,他便袖手等着。
无关闲扯,听而不闻,有关质疑,认真作答。
每每一帮过分活跃的男生女生把话题岔开,唧唧喳喳一阵,以梁若谷为代表的学习主力便会提出几个直接问题,将内容再拉回来。
渐渐形成规律性互动,竟也彼此其乐融融。
唯一的问题,是课堂效率过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