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照片没有配文,周维轻更新社媒从不添加配文。
喻衡给这条微博点了个赞。
第2章廖昭
周维轻的照片更新三个小时,短暂地在文娱板块引起了话题,或许是周一上午摸鱼人数众多,话题讨论度还不低。
当然,周维轻本人并不知情,他向来不看网络舆情,照片随手发完就登出了软件。
他们正在国土南部的一个贫困城镇,虽然是冬天,但气温宜人。
周维轻脱掉了外套,只穿一件灰色短袖,袖口挽到肩膀。
他方才接水冷洗了把脸,水珠顺着略长的头发下淌。
制作人给他递了根烟,他接了,近年来他创作多,上台少,烟酒不忌。
“哥,竟然有人猜到我们的节目了,”方树安望向他,手机浏览着评论,“现在的保密工作难做啊。
”
周维轻此行是参加一个还未官宣的音乐节目,过去三周为了采风走遍了五六个偏僻城镇。
“节目都在网上溜一圈了,有啥难猜的,”制作人接话,“其余还说什么了?”
“没了,”方树安起身,薄毯落下,露出了一点肩颈线条,“无外乎就夸轻哥照片拍得超凡脱俗呗。
”
大众对周维轻的认知始终是有些“脱俗”意味的,不太好定义这是否算一种刻板印象,但在早年间,这是周维轻最为人诟病、引发争议的特征。
毕竟他十多年前才崭露头角时,面对舞台和镜头总显得漫不经心,他的音乐也不完全贴合市场,更像等市场来适应他。
新人的桀骜很犯忌讳,因而当年周维轻的评价非常两极分化,驳斥他的人将他贬得一文不值当然,周维轻并不在意这些排斥,这无异于火上浇油。
直到市场趋向经历了多次转换,周维轻也更频繁地投入幕后,凭借为他人创作的专辑斩获奖项时,类似的争论才消弭于无形。
近来更是因为几部老电影的翻红,作为配乐制作人,周维轻受到的推崇达到顶峰。
一段合理、近似圆满的发展历程,一个旧livehouse里玩乐队的青年自我实现、功成名遂的故事。
有低谷,有高峰,熬过贫困,最终名利双收。
虽然他近年重心偏向创作,曝光率大幅降低,但随着知名度上升,对他本人的好奇从未停止。
观众津津有味地挖掘着他的过往琐碎,家庭、经历、言论、情感,尤其是最后一项,是围绕所有公众人物经久不衰的话题。
被讨论的对象层出不穷,周维轻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