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星上将开始郑重其事地介绍小丑的起源,各个版本的区别,甚至是DC编辑部的创作理念。
每当他说完一句话,指挥室里的一个德国人就要用德语骂一声:“太变态了!太变态了!”
也不知道是在说小丑还是美国人。
不过就算听众在危机面前怨气横生、暂时难以共情创作者,这份来自DC粉丝的总结介绍依旧弥足珍贵,连蝙蝠侠都听得很认真,等到美军五星上将介绍完毕后,他立即说道:
“我可以确定我们小丑不是白银时代(1950年代)的设定。
”
在白银时代,为了适应更年轻的读者群体,小丑被设计成了一个沉迷恶作剧的搞笑役,暴力和恐怖元素有所减少。
饶是早就预料到事情不会有那么简单,大家还是情不自禁地发出了失望的声音。
“他是一个普通人吗?”联合国副秘书长紧接着问道,“他会不会感染丧尸病毒?会不会死?”
能混到他们这个地位的家伙不可能心慈手软,遇到问题第一个想到的便是解决制造问题的人,更何况小丑是个文艺作品中的反派角色,考虑杀死他时就像在小说里写死一个配角一样,完全不会产生任何心理负担。
蝙蝠侠倒是自我约束不杀人,但他脑子又没有毛病,在这种全球危机的时刻多管闲事不让别人动小丑、是要留着阿卡姆反派过圣诞节吗?
重点在于,小丑到底能不能杀?又该怎么杀?
某些版本的故事中,小丑被描绘成拥有超常的恢复能力。
他的体内有一种名为‘酒神因子’的化学混合物,能够激活基因,促进身体的自我修复,令他死而复生。
更有一些漫画讲述了蝙蝠侠杀死小丑后,被小丑体内的病毒感染,变成了新的小丑。
指挥室里的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短时间内谁也不敢轻易下决定,承担杀死或放走小丑的后果。
一切都太抽象了,抽象得像这个被丧尸侵占的地球,之前骂骂咧咧的耿直德国人又说道:
“太变态了!”
“有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