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5章

首页
    在朱元璋手下,有着很多天才将领,他们的军事才能和功绩不逊色于历史上任何名将。

    在这众多的将星中,朱文正是耀眼的一颗。

     按照军事天赋和功劳,朱文正大致可以排在将领中的第五位,这并不是因为他不够优秀,而是因为他前面的四个人都是无法超越的。

    后面将讲述他们几位的故事。

     与朱文正共同守卫洪都的还有一个人,邓愈。

    这也是个关键人物,如果要排名的话,他应该排在第六。

    因为他就是后来的开国六公爵之一。

     朱文正在大敌当前之下,显示了自己的能力。

    洪都是一个坚固的城池,但有一个缺点――门太多,我统计了一下,共有抚州、宫步、土步、桥步、章江、新城、琉璃、澹台八个门,此外还有水道门。

     多门是大城市繁华的象征,但当这座城市面对六十万大军的时候,这种繁华就变成了噩梦。

    由于人多,攻城的军队大可以同时攻打各门,防守方却会顾此失彼。

     但朱文正确实是一个不世出的军事天才,城里可用的兵用来防守实在是捉襟见肘,但他却能调配得井井有条。

     他应该感到幸运,在城中驻守的都是身经百战的将领。

    他根据这些将领的特点做出了调配:最重要的抚州门由邓愈防守;赵德胜防守宫步、土步、桥步三门(这个比较累,任务最重);薛显(猛人)守章江、新城两门;牛海龙、赵国旺守琉璃、澹台两门。

     朱文正可能是学会计出身的,他在安排好防守兵力后,居然还能剩下两千人(怎么挤出的),用来随时支援各门。

     万事俱备,只等陈友谅了。

     洪都之战将成为陈友谅的噩梦。

     最后的动员 陈友谅率领大军向洪都前进。

    关于他军队的实际人数,历来有争论,我根据其战船的规模估计出了一个大概数字,他的战船最大的可以装两三千人,小的也能装一千余人,而他此次出征的战船有两百多艘,那么人数大约在四十万到六十万之间,是名副其实的大军团。

    所谓“投鞭断流”并不夸张。

     至正二十三年四月二十三日,陈友谅的大军到达了洪都。

    朱文正和他的将领们看到了最恐怖的景象,几十万人将城池围得水泄不通,江面上停满了巨大的战船,士兵的铠甲和兵器闪耀出的光芒比阳光更刺眼,飘扬的旌旗几十里连成一片,如同一件大大的斗篷笼罩着洪都。

     黑云压城城欲摧。

     朱文正在都督府召开了最后一次全体军事会议,他一反以往那种玩世不恭的态度,庄严肃穆地站立着,这让以往背后议论他无武将之容的将领们非常吃惊,他那肃杀的表情和严厉的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