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有形的眼神,偶尔甚至觉得有点不自在。
秦亮未与之对视,仍看着河面。
他无法再沉默,只得沉吟道:“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只要离岸上了船,便会身不由己,再也停不下来了。
”
张氏转头看了一眼河面上漂流的树叶,道:“你尽会岔开话题,不想告诉嫂嫂便罢了。
”
幸好是现在,要是几个月前秦亮这么个态度,嫂子少不得又会不高兴,挖苦几句在所难免。
几个人一边说话一边等了一阵,果然见白茫茫的雨幕中走来了两个身影,大概是送雨具的人。
待他们走近,秦亮这才看清来人,原来是董氏和她生病的丈夫王康。
那王康面容清瘦,脸上无甚血色,但已能自己走路了。
上次见到他还躺在床上。
俩人送上雨伞,弯腰拜见,王康对秦亮说道:“仆近日病状好转,前来道谢,听说二郎等已送客出门,遂在檐下等候。
忽而下起大雨,仆便赶着送雨具来了。
”
张氏道:“总算有个机灵些的人。
”
“仆分内之事。
”王康转身道。
秦亮点头道:“你能好转,可喜可贺。
”
王康叹了一口气:“若非二郎救济,仆实在艰难,怕是熬不过来。
”
虽然长兄是庄园之主,且年长,但王康与秦亮说的话更多,回去的路上他又不自觉地走在了秦亮的旁边。
王康主动问起:“大将军遣使礼聘二郎,二郎打算何时起身进京?”
秦亮听到这句话,顿时意识到,好像身边的所有人都认为、他肯定会接受征辟,完全没有考虑过还有拒绝的选项。
包括兄长和嫂子,听到消息后并未询问秦亮的意愿,便已做好了让他出仕的准备。
不过这阵子秦亮也再三考虑过,或许眼下确实只有这一条路了。
想想这事,他甚至有点自嘲。
失势的顾命大臣的同族、曹操继子的亲戚,秦亮这样的身份,环顾朝野只有曹爽还看得上。
曹爽没有嫌弃他,他反倒有点嫌曹爽?
秦亮暗叹一声,随口回应道:“等使者到平原郡,接待之后,我即随行进京。
”
王康又问:“使者何时到来?”
秦亮转头看了他一眼,“尚不知晓,不过地方上这么多人都有消息了,我看等不了几天。
”
与此同时,秦亮看见了旁边的董氏,并察觉董氏的眼神甚是伤感,隐约还带着苦楚。
王康在这里说着话,董氏几乎没有吭声,但她眼睛里流露的情绪十分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