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541章

首页
    多两三天就停了呗。

     结果没想到,1974年冬天的这场特大暴雪,整整下了四天三夜! 所有还没来得及回家的修路工人,都被困在了省道边的工棚里。

     工地确实管饭,但每顿饭每人两个杂粮大馒头,蒸熟了送到工棚的时候,就已经冻得邦邦硬了。

     好多年纪大了、牙口不好的老人,根本就不能吃,怕一口下去,嘴里剩下那几颗牙也保不住了。

     就在这时,胡琼芳带着家里人,给工友们“送温暖”来了。

     他们也是小本生意,不可能给工友们做大鱼大肉,现在这个情况,就算想买肉也买不到了。

     只能用店里的红薯,煮了几大桶热乎乎的红薯稀饭,还有加了猪油和盐的青菜蛋花汤,送过来,给他们把杂粮馒头泡软了吃。

     送了两三次,工地上的领导也过意不去了。

     再加上有工友因为极寒天气已经开始生病了,领导找到胡琼芳,想让他们给工地送饭。

     “每天三顿饭,早上就送红薯稀饭或者杂粮粥,外加每人一个杂粮馒头。

    ” “中午和晚上,每人两个杂粮大馒头,一碗炖菜。

    ” “炖菜?加肉吗?” 领导顿时嘴角抽搐了两下。

     “不加!” “算了,一顿饭给你批十斤肉,你们给切小点,多熬点猪油出来,让他们尝个肉味儿就行了。

    ” 可怜哦~二百多号人,一顿饭就给十斤肉,稍微切大点,人均都分不到一片肉。

     胡琼芳想了想,只能切成肉末,拿来熬个豆腐白菜啥的,好歹也算是一道肉菜。

     就这样,胡琼芳接到了她重生后的第一笔“公家订单”。

     谁知道,这一接,就收不住了。

     这时候的336省道工程,是分段施工的。

    为了赶进度,省里把已经规划设计好的省道,划分成无数段,按照“就近原则”,每个标段安排几个负责人,修路的工人,就从附近乡镇抽调。

     这场大雪,波及的并不只是他们双峰镇这一段路,其他路段的领导一看,双峰镇这边都吃上热乎饭了,他们居然还饿着,那怎么行? 于是,一传十,十传百,很快,附近几个乡镇标段的“段长”们,都跑到胡琼芳这里来“订餐”了。

     第442章这泼天的富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