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来二去的,难免就有许多闲话要说,偏生人只当他是个孩子,也不避讳着他,于是他听了许多小道消息,又传到蓝锦甯的耳朵里。
锦奇也是个极其刁钻的小孩子,有些话儿跟她说了,就绝不会再过第二个人的耳,过上两天,他自个倒是忘了个一干二净。
倒是蓝锦甯听了满腹八卦,慢慢也就摸索出一个道理来。
侯府门房七品官哪!
官场一道,说是女眷不得干政,但真正不能掺和的只怕也只有内宫女眷了。
但即便如此,一些宫里的八事儿,还是流传了出来,为百姓们津津乐道。
老太爷是声名显赫的武郡侯,但他那一代却并不是只剩下这一支。
老太爷还有个亲兄弟在世,只是据说当年和老祖宗闹的极不愉快,早早就分了家。
这位也是个角,不耐烦攀连兄弟的权势,去经了商不说,还勒令家中的小辈们不得打着武郡侯的旗号胡作非为,三四代下来,竟也成了有名的皇商。
与侯府的关系也只是一般,不过逢年过节应个卯,送个节礼。
就连珍大小姐出嫁,也只见了一车铜臭味十足的礼物而已。
说是没什么牵连,到底也是自家兄弟,打断骨头连着筋。
虽他们自己不打那侯府的旗号,多多少少还是会有人看着武郡侯的面子而大开方便之门。
他们得了便宜自然不会再卖乖,巴结讨好是不会的,最多也就是送点子应景又不招忌讳的东西圆了场。
再有就是姻亲,哪个媳妇没个娘家?哪个小姐姑娘没个婆家?这么大大小小的统共算在一起,竟是将整个京畿的贵人们都包了个圆儿,连皇宫里都有一位蓝贤妃娘娘坐镇。
牵一发则动全身呐!这蓝府的起落,只怕关系的不只是自身,还有皇城里的那位。
怪不得,蓝府这样势大。
怪不得,她一个上不了台面的小庶女,一朝得势,就成了京畿里人人称羡的富贵娃娃。
这天是蓝锦甯和蓝锦奇满两周岁的日子,因为怕小孩子福多了吃不住,一般周岁过了,男孩子要等到十岁才能再大办生日,而女孩子则要到十五岁及笄礼才行。
这次因着蓝锦甯的特殊,便算是补办了一次抓周,当然,是和锦奇一起。
既然是补办的,自然只是府中偷偷的过。
当然也有那消息灵通人氏得了信,送来了贺礼,并无人舔着脸硬要凑上来找不自在,于是老太爷也就默许了。
大房三房的人自然不大高兴,却又不得不挤出笑脸来参加,金氏在佛堂“静修”,祝氏便顶上主礼的位置,笑的牙不见眼。
两个小娃娃被抱上铺了厚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