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心要闹一闹,到底还是顾及着他的颜面,只暗自藏在心底,打算寻一日,再与他纷说。
正文161.该当何罪
蓝锦甯自是不知身后有那么一着,便是知道也不过轻轻一笑。
雁乐由京畿至东向南,虽不是极南,却也是渐渐温暖湿润起来。
连着颠簸数日,虽不是策马狂奔,到底也有些疲惫。
一路上不是驿站便是平原,也有百姓耕作,只是农耕蚕桑,却是没什么好看的。
锦甯自然不会对这些感兴趣,如今农力低下,大半全靠人力耕作,出产也低。
放在前世那会,一亩地出产二三百斤米粮,简直是丢死人的事情。
然而如今能产出三百斤带壳稻谷,却已然是大功一件,足以让大梁笑傲诸国。
大梁地处虹祁大陆,南有诸多小国,北有东盛劲敌。
西边暨国虽说常年相安无事,却也只是虎视眈眈,放松不得。
东面临海,却是最为富饶之地。
而雁乐城,自古便有海城之称,最富盛名的却不是年年往锦甯那边送的珍珠宝石,而是那里的海盐和水产。
自古以来盐粮两条一直都是重中之重,梁国便是以农业起家,慢慢才强大起来的。
有了足够的粮食打底,又有海盐一条捷径,他国一直以来都不敢太过欺压——谁让自己国家的盐粮产量不够呢?既然有所求就得放低姿态,千古不变。
也唯有庆幸,还好梁国国力不弱,否则……只怕有亡国的风险。
其实这种风险,一直就存在着。
为何军备力量比大梁雄厚了三倍不止的东盛国还会被六皇子打败,这其中就很见问题。
粮食还好,没有米粮还能吃别的,红军不也是啃过书皮扒过草根?可是控制了盐就不好说了,半个月一个月的不打紧,但三个月呢?半年呢?一年两年下来,再强壮的士兵也会成为怂包,大梁没有赶尽杀绝,已经很厚道了。
当然,宸帝不敢,六皇子也不敢。
三国鼎立了这千百年,平衡,不是那么容易能被打破的。
暨国不会放人梁国一家独大,也不会看着东盛被灭国或是削弱太多,否则,唇亡齿寒,说不定哪一天就轮到了自己。
坐上帝王宝座的都不是瞎子,再残暴的昏君,也长了脑子。
蓝锦甯从马车里出来,抬头望了望城门上“澧县”两个大字。
这名字倒是耳熟能详,可惜并非她所知道的那个地方。
城门口有士兵来回往返,看上去却没什么精神。
有那么一两个貌似尽忠职守,多半都是抓着平头百姓问东问西,兼之收点微末的好处——至于他们这种坐的起马车请的起诸多护卫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