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来夏国国君恐怕是病急乱投医了,还有些天真的想法。
以为东晋先生这样的当世儒士出面说项,大梁皇帝必然不会拒绝这样一门亲事,因此竟是连一个皇后之位都不曾许,只许了皇贵妃的名号。
宸帝和颜悦色的安排了东晋先生的宿在正在京畿的一位儒士,也正是蓝正杰的老师家中,却对夏国使者不闻不问。
把人送去了夏国使馆便罢,那使者多次求见,都被拒之宫门之外。
百姓们听说此事,都觉得夏国人真是异想天开,厚颜无耻的很。
因着其中有东晋先生同行,大家虽不至于口诛笔伐,却也心生不满,连累的东晋先生在景城的名声都受损许多。
沈文熙对此事只能摇头苦笑,暗叹自作孽不可活。
若非是先祖欠了夏家人情,他也不会走这一趟,因此多半时候,他都宁愿窝在家中,与同为儒士的向荣先生研讨学问,收获倒也颇丰。
须臾便到了下元节之时。
下元节并不是多么隆重的节日,只是一些道观寺庙,都会做水陆道场,也会有许多民众前往祭祀祖先——说起来,也是收拢香火钱的一个重要的日子。
一般人也就是凑个热闹,毕竟祭祖还有个清明不是?而像固国公府这样的人家,通常会请一些和尚到宗祠为亡灵念往生咒,回到家中,还要沐浴更衣,食素一天。
王氏回了中书令府,梁微绮前一晚便回宫,准备跟着太子前去太庙祭祖。
两位姨娘娘家甚远,便许了她们在家中祭祀先人——这也是老规矩了。
蓝正杰带着孩子们跟着老爷子去了宗祠,翔儿婠儿交给锦甯照看。
既然到了宗祠,无可避免的便会遇到武郡侯府全家人。
见到祝氏,锦甯心中十分高兴,她也看的出来,蓝正杰也是很激动的。
蓝浩文能将祝氏带来宗祠而不是留在祭祀祝家祖先,便可显见她在家中地位如何。
母子两个虽同在京畿,却不是时时都能相见的,甚至逢年过节,也就是在宗祠能碰上几回。
这可是亲母子,母亲想儿子好,儿子也希望母亲过的滋润,就算十分想念,也只能压抑下来。
近几年,因着固国公封号继承的问题,越发难得相见……
蓝浩文远远瞧见二儿子跟着老爷子缓步而来,心中莫名感慨。
他的两个嫡子虽然也算受重用,成就却还远不如蓝正杰。
如今二儿子升任尚书,多了一份中正平和之气,面相隐隐也威严了起来,比之在他身后的蓝正恺,却是多了一分重臣气息。
若不是脱离了武郡侯府,陛下只怕也不会这样重用正杰这孩子……
“儿子见过爹爹。
”大局已定又时过境迁,蓝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