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就是将红薯绞碎了。
因为有了半自动的红薯绞碎机,所以本来很沉重吃力的工作,变得稍微轻松了一些。
但是这个时候的秀菱,还是有些后悔了。
起先想着,为了降低成本,也为控制薯粉的质量,这才选择了收购红薯。
从制作薯粉开始,严把质量关。
到了此时,她才发现,一步一步制作都由自家来完成,不但繁琐磨人,而且还需要很多的劳动力。
光是过滤淀粉,就要一遍又一遍地加清水冲洗,沉淀之后还要撇缸;然后是坐缸,撇浆。
撇浆后的粗淀粉含杂质较多,又必须过一次筛。
好不容易铲出的淀粉,还要吊包,也就是干燥前先置于干净的白布中,悬挂起来脱水。
脱完水的淀粉,从布包中取出,切成小块放在箩中,置于日光下晾晒,又得随时翻动。
顾家不比别人家里,做些薯粉只是家中自用,最多也就是拿去换些小钱。
顾家那份量和数目,是很让人吃惊的。
所以工作起来也特别地累就连金明和金贵,也累脱了一层皮。
金明此时懂事了很多,也就不抱怨什么。
倒是金贵,回家就嚷累喊苦,把个朱氏心疼得不得了,私下里嘀咕:“敢情不是她生的孩子,就当人家牛啊,驴啊一样使唤。
看把我家金明、金贵累成啥模样了?人都脱了形儿啦,瘦了多少肉啊”
话传到李氏耳朵里,她只是苦笑,心里不由得想:累也就是累这一段时间,你也不看看,前阵子有多轻闲?工钱可也没少他们的不是?养兵千日,还用在一时呢就是我自己,难道又偷工躲懒了?
不过她也懒得与朱氏口角,只在饭菜上下功夫,尽量做些好吃又有营养的,让辛苦劳累了的人,都能补一补身子虽然看着红薯逐渐演变成自己需要的薯粉,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自豪,但秀菱还是觉得,如果直接从农户手中收购薯粉,前提当然是让他们保证质量,会不会让大家轻松一些呢?
她对顾守仁和李氏提出了这个想法。
顾守仁想了想说:“咱们家人手还是够的,再说了,累也就累这一段时间。
等过了这段就好啦如果光收购薯粉,本钱怕是得花不少哩我合计着,先就这么着干吧毕竟绿豆面还没制出来,销量如何,咱心里也没底。
”
李氏则道:“咱们家若是直接向外头人收购薯粉,往后你大伯父和你堂哥他们,该干啥好呢?若是辞了他们,你爹肯定不干。
若是光给工钱,没活派给他们,只怕他们也难为情的,索性就这么着吧”
既是爹娘都这样开了口,理也确实是这个理儿,秀菱也就没话好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