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说着将平板电脑锁屏,揉了揉鼻梁,半闭着眼道:“我话比较直白,你的学生气还是太重,编曲有很多奇思妙想的小设计,但整体逻辑欠佳。
外网和B站有不少专业人士拆解你的编曲结构,但其实我想问,你自己对自己的结构形成了基本逻辑吗?”
谢澜停顿片刻,“我一般要求在前十五秒出现主旋律,以不同的和弦组合去调整间奏,不希望整首曲子里有完全相同的部分出现。
习惯让高潮部分回扣主旋律,会调整音符类型来增加节拍的层次,或者干脆做变奏,这些算吗?”
裴摇头,“不算。
”
会议室的气氛有一瞬的微妙,凯姐在裴的胳膊上怼了一下,“他说话直来直去惯了,你没有专业背景,这个我们从一开始就知道,但我们的OST要从很多方面去衡量,不仅是专业性,还有……”
“一首动漫OST不只需要小提琴一个乐部。
”裴又一次打断她,目光落在面前的桌面上,食指在桌上轻点,“比如一段旋律,写给小提琴,需要主旋律清晰、顿挫、节奏感强。
但如果写给小号、萨克斯,就要用更多的和声去烘托高亢声部。
铜管组、木管组、弦乐组,甚至是打击乐组,如何发挥出协同作用,特效音又怎么加,这才应该是商业主编曲应该协调和考虑的,甚至比乐曲设计的叙事性、氛围感等都更加重要,明白么?”
“……”
不太明白。
裴的声音很低,他絮絮地说着这些时,配合手指的动作,像在念经。
谢澜只勉强跟听了大半,大概抓住了他想表达的意思。
考生把专业名词背得再滚瓜烂熟,也招架不住播放听力的设备奄奄一息。
他琢磨了一会才回答道:“我确实无法用专业理论解释编曲过程,但说不清和做不到是两回事,在英国时我在校交响乐团里做过很久,也帮其他乐部的同学改过谱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