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必有一样。
中午陈萱的饭菜也不用王大妹做了,都是让安嫂子做了给送去。
阿年哥这样体贴,阿萱妹心里暖洋洋喜滋滋的,不过,陈萱一向节俭惯了,再好的东西也不能这样成天的吃。
她就是刚开始去德国医院查的时候有些贫血,鸡鱼肘肉的补了一个月,就没事了。
只要每天大米白面,陈萱就觉着是好吃食了。
如此,魏年虽不要求每天炖肉,可每顿也得有个荤菜,不然怕陈萱怀着身子营养跟不上。
就是,魏年这里伙食好,连魏金也开始时不时的在王府仓胡同这里留饭了。
她非但自己留饭,还时不时的把丈夫儿子叫过来一起吃。
什么羊肉饼啥的,魏金转移阵地啦,现在不在老宅吃了,都是在魏年这里跟安嫂子点菜。
魏年拿这个大姐也是没法,好在不是外人,吃就吃呗,魏年不至于怕吃。
倒是安嫂子心里很是咂舌,想着世上竟有魏大姑奶奶这样的大姑姐,真是亏得二少奶奶好脾气。
陈萱,嗯,陈萱脾气是不错啦。
只要魏金消消停停的,吃羊肉饼就吃羊肉饼呗,就是,好容易学习管理草莓时瘦下的一些肉,经过羊肉饼的滋补,很快的就又长了回去。
魏金忙着接手草莓事业时,陈萱已经在写新员工的培训计划了。
第135章春节到
其实,这新员工培训什么的,眼下还真用不到,因为还没招到新员工,眼瞅就是年了,这时节找工作的比较少。
陈萱向来有备无患,她准备先把计划做出来,不至于明年招到人时乱了阵脚。
除了新员工的培训计划,还有这过年了,花边儿厂的女工也得放假,忙了小半年,花边儿也织了不少,起码除了自家店里要用的,还能往外销。
眼下都是内销,就是北京这里的市场,利润其实不错,就是产量少。
再加上两个花边儿的女师傅每月工资极高,好在有手工学校那里渐有人报名学手艺,非但能帮着钩花边儿,还能有一月五块大洋的学费。
如今也能收支平衡,算是不错的了。
不过,魏年陈萱魏银秦殊商量后,还是决定年前给俩女师傅一份儿丰厚的红包,还有路费,过年礼,把人客客气气的送走,明年就不再聘她们了。
毕竟,这钩花边儿的手艺,李氏都学会了的。
还有女工里有手巧的牛二嫂,现下不论什么花边儿,牛二嫂看一眼就会,股东四人商量着,明年把牛二嫂调到学校这边儿教手艺,一月只要给牛二嫂十块大洋,她便高兴的了不得。
工厂里这些女工,有些过年想回家的,工厂这边负责路费,当然,每个人小半年的工钱都要结清。
也有不愿意回乡的,像牛二嫂,她在婆家守寡好几年了,膝下并无儿女。
皆因娘家不想再出份嫁妆,婆家也不想放走她这劳力,牛嫂子就在婆家守起寡来。
这次要不是豁出命闹了一场,她都不能出来。
牛二嫂早说了,她过年不回乡,帮着看宅子。
还有不愿意回的,觉着回家还不如要北京呐。
女工这里得安排好,回家的安排回乡,过了十五再回来。
不愿意回的,过年要怎么着,也得有个说法儿。
倒是停工那天的晚饭叫大家吃的爽快,陈萱定的是煤市街馅饼周家的肉饼请大家吃,这家是清真馆子,肉饼是牛肉馅儿,满铛的发面大肉饼,肉多油重,趁热咬一口就吱吱的冒出油来,把大家伙儿吃的,别提多痛快了。
陈萱只是提醒她们别撑着,牛肉饼是管够的,冬天天冷,晚上剩下的,明儿早还能吃。
牛二嫂在抹布上抹了抹手指上的油,都说,“幸亏我们来北京一段日子了,不然,要乍吃这样的大肉饼,只怕肠胃服不了。
”
陈萱笑,“我刚来时也不敢吃太油的东西,慢慢适应就好了。
”
吃了一顿肉饼,陈萱安排了一回参观故宫博物院,陈萱因有身孕,就没陪大家一起,是魏银秦殊带大有去的。
尤其秦殊,毕竟出身书香门第,虽然是上海人,但是对故宫的各种掌故竟很清楚。
据魏银说,大家都说秦殊秦姑娘是有大学问的人哩。
当然,听说故宫竟是以前皇帝老爷住的行宫,也把大家震憾的不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