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57节

首页
    “又如《尚书·太甲》:「伊尹曰,兹乃不义,习与性成。

     」不义就是不善。

    性无善恶,归于性,便是相近。

    习有善恶,顺于习,便是相远。

    ” “……” 张居正讲到这里,忽然抬起头,看到书案后面的朱翊钧一脸迷茫。

     他这才意识到,这个“性”与“习”,“善”与“恶”的引申对于一个三岁的孩子来说,有些过于晦涩了。

     与其说,他在教育孩子,不如说,他在告诫自己:孩子的天性是没有善恶之分的,他们身处的环境,所受的教育,才决定了他们长大之后会变成什么样子。

     他问朱翊钧:“殿下听明白了吗?” 朱翊钧点点头:“听明白了。

    ” 张居正诧异道:“明白什么?”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 “子曰:性相近也,□□也。

    ” “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

    ” “‘性’没有善恶,有善有恶者是‘习’。

    ” “……” 朱翊钧睁着一双大而澄澈的眼眸,一字不差的将他刚才所讲内容,引用经典,全都复述了一遍。

    以此证明,自己真的听懂了。

     这讲课倒是节省时间了,老师引经据典,学生听一遍就记住了。

     但从小家伙的眼神就不难看出来,记住和听懂是两回事。

     善于给国子监学生讲授经典的张大人,面对不同的学生,也在随时调整教学内容——先从识字开始吧。

     这对于朱翊钧来说,似乎也不是什么难事。

    《三字经》前面四句,其中有好几个字还是相同的,他听完张居正的讲解,就能背诵。

    照着书本又读了几遍,字也差不多认识了。

     要不怎么说他是神童,绝不仅仅只是记性好。

     于是,接下来就到了练字的环节。

    对于师徒二人而言,这才是真正具有挑战的事情。

     首先,朱翊钧不会握笔,张居正无论怎么讲解,他的手指就跟打了结一样,始终不在正确的位置上。

     很快,小家伙就失去耐心,把笔往桌上一丢:“我不会~” 他发脾气也跟撒娇似的,嘟着嘴,小脸鼓得跟包子一样,左手握着右手,冲着张居正喊:“皇爷爷是这样教我的!” “……” 两个人隔着一张宽大的书案,对望着。

    张居正听明白了,他是在埋怨自己这个师傅,没有手把手的教他。

     僵持了片刻,先妥协的那个还是张居正。

    谁叫他是皇上钦点的右春坊右渝德, 负责皇孙的讲读,这是他的分内之事。

     张居正绕到朱翊钧身后,拿起那支被他丢在桌上的笔,沉声道:“拿着。

    ” 他说拿着,朱翊钧就乖乖拿着。

    修长的指节覆盖上孩子的小手,一点一点纠正他手指的位置,教他如何握笔,如何发力…… “先写这个‘人’字。

    ”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