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跑的飞快,像是生怕被人叫住。
看着手心里静静躺着的那颗糖,江颂驰注目了许久,慢慢收进了口袋。
旁听课选在二年级教室里,授课的正是带他们参观学校的徐老师,徐老师教授英文课,用粉笔在黑板上写下漂亮的板书,带着班级里十几个孩子读单词,稚嫩的童声发着不标准的英音,但却没有人耍滑调皮,一个个认真地开口练习,像是奏响春末尾音。
江颂驰坐在一个小女孩旁边,小女孩眼睛很大,笑起来隐显酒窝,上课时书本分给他一半,上面写满了稚嫩的课堂笔记,她的背挺的很直,两只手臂相互交叠放在桌子上,听课很认真,回答问题也积极,小手臂像帆船的桅杆竖的笔直,生怕老师喊不到她。
这里的孩子透着不经雕琢的天真和自然,宛若野草生生不息,坚韧又拼命茁壮成长,他们不会抱怨生活的不公,只是在无人问津的道路上勇往直前,让生命充实,让人生出彩。
为期十五天的考察里,让这些看惯了高楼大厦,享受着高等教育的“天之骄子”们接触到对于他们来说崭新陌生的环境,他们跟校长深入了解过这里的实情,山区小学办学艰难,缺人缺物,这都是极其现实的问题,校长说这些问题都可以解决,最主要的就是无校就读的情况。
家庭经济好的家长都把孩子接到城镇读书,留下的都是家庭经济比较困难的孩子,这些孩子没有择校能力,只能留在村里读书,但村小学生源有限,师资方面问题也亟待解决,让孩子们平等享受良好的教育资源,这才是松校长办学的最终愿景。
调研小组开了几次会议,针对这种情况开展讨论,也提供了许多方案,社会资金引入加强校园基础设施建设十分必要,江教授提议,这次公益基金将全部用来补足此次项目建设,获得全票一致通过。
这些天里,课题组成员也加入短暂的支教授课环节,他们了解学生学习能力和水平,争取补足各个学生短板,还设计了许多课外小活动,与小学生们交流感情,江颂驰选择带五年级的数学课程。
数学课是这群孩子们最头疼的课,上课也是走神出差的多,江颂驰一来,不出两节课就把他们治得服帖,数学课全都排排坐好,没人敢放肆。
江颂驰在授课方面表现出足够的耐心,解题步骤一板一眼地写在黑板上,语速不急不缓,口齿清晰,力争让班级里每个学生都能跟上他的讲课思路。
下午放学,江颂驰把最后一份作业批改好,才离开办公室,出门正好碰到毕空靖,他正打算出去觅食,两人便沿着山路朝镇上走,这里修通了水泥路,路边还有太阳能路灯,过路车很少,偶尔有几辆摩托车载着轰鸣声由远及近,在空旷的山路上显得格外震耳。
还好山里信号不断,江颂驰掏出手机回复宋景和的信息,那边询问他什么时候能回去,江颂驰想了一下,回复:“十五号之前。
”
对面聊天框很快弹出来一个小猫转圈的表情包,宋景和又发了条文字:“那到时候我去机场接你!”
下了山,就到了镇上,他们随便挑了家馆子,菜单都是老式的手写菜单,毕空靖大致翻看了一下,将菜单递给江颂驰。
“看看吃什么?”
邱崇捏着手机在宋景和眼前晃了晃,宋景和这才从放空中回神,眨了眨困倦的眼睛:“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