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要顺着皇上的心意说话,但也绝不可能直言相劝,一来没?这个资格,二来她跟贵妃的关系没?好?到那份儿上。
思来想去,时舒提起了之前在潜邸时的一桩旧事,贵妃前天从?她这儿称病截走了皇上,第二日?便送来上好?的一匹缂丝赔礼,见二人相处和睦,皇后娘娘特地又赏了一匹缂丝和一匹织金。
时舒讲得十分顺畅,好?似当时场景还在眼前一般。
皇上是知?道此事的,但他只是抽空听了一耳朵类似于“高主子主动给富察主子赔罪,送了......,福晋也送了...”之类的话,顶多再提一句“高主子似是不虞”,内里什么细节他是没?兴趣知?道,也没?兴趣去揣摩的。
至于时舒没?有主动给贵妃说好?话,皇上根本不计较这些,她虽未把话说出口,却提供了一个贵妃不骄纵的事实证据。
皇上在储秀宫就当即下了令要彻查内务府,其一是办事不力,怠慢主子,其二便是假公营私,蒙骗贵妃。
而后才轮到后宫的事情?,轻飘飘地用贵妃身子不好?,没?能约束好?底下的人作为借口,只罚了几月的俸例。
这话是皇上着意放出去的,故而短时间内就传遍了后宫。
反应最大的是贵妃本人。
她一开始是没?意识到内务府为了讨好?她,把别人份例里的东西挪过来了,后来想到也不觉得有什么,哲妃娴妃的也就罢了,她们不缺这点东西,且正好?能告诉她们她不是好?惹的,那些个贵人答应一类的,本也就那么些东西,便叫人都送回?去了。
听了今日?的消息才知?道,原来皇上似乎很?见不惯这样的事情?,为了这事儿要彻查内务府,幸而她本也没?做什么,皇上明察秋毫,也并没?有问责于她,俸例能有几两银子,她是不缺这些的。
可这消息是从?储秀宫里传出来,她绝不信哲妃会?给自己说好?话,心里揣摩了一阵,打听到皇上先去了长春宫,而后又去了储秀宫时,自己得出一个结论:是皇后给她开脱,使皇上对她网开一面,而罚俸例的事情?,定然是哲妃在皇上面前告了她一状。
毕竟事实就摆在眼前,她不管是真心的,还是为了给皇后办事,和哲妃交恶已不是一次两次,哲妃再怎么好?欺负,心里必然不喜欢她。
而皇上一贯也只有和皇后娘娘商议这些事情?,她不知?道皇后娘娘心里是怎么想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