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71章

首页
    大概说了一下,说完之后,那边却静了许久。

    有那么一会儿,余白甚至以为是信号不好,线路断了。

     “是有这么回事,”一阵静默之后,乔永辉终于开口,“我爸是1945年12月生的,我二叔比他小三岁,1948年10月生的。

    64年人口普查的时候,派出所把他俩的出生年月登记反了。

    那个时候,我爸已经进了林场工作。

    我爷奶想着二叔可以早三年参加工作,觉得搞错了也挺好的,所以就这样错了几十年,一直都没改回来。

    直到到现在,我爸的户口本和身份证上写的出生年月都是1948年10月。

    ” 余白一听,心里喜忧参半。

    喜的,是他们猜对了。

    乔成生于1945年12月,也就是说还有两个月不到的时间,他就满七十五周岁了。

    而死刑复核是没有时间限制的,不仅刑事诉讼法中没有明确的规定,就连最高人民法院也没有出过相关的司法解释。

    这个期限可以长,也可以短,一切视案件情况,由负责死刑复核的法官决定,但一般都很谨慎,不会出现斩立决的情形。

    也就是说,乔成是有可能逃过一死的。

     忧的,是这件事恐怕很难找到确实的证明。

     她已经查过相关的流程,搞错年龄这种事在农村并不少见,甚至已经形成了一整套的规范操作。

    需要先找到可靠的依据,比如出生证,老户口本,或者人口普查登记本,再到户口所在辖区的派出所提交申请。

    派出所受理之后,民警牵头,召开由村干部、邻居、接生婆组成的听证会,对申请人的真实出生情况进行陈述和听证,最后确认签字,才可以对申请人的年龄进行更改。

     而乔成生在偏远的林区,又是在七十多年前,接生婆几乎不太可能还在人世,出生证也没有,户口本几经更换,1964年的人口普查登记本更是不知要到那里去寻回。

     但唐宁却注意到了另一个细节,即刻向乔永辉求证:“那也就是说在林场职工档案里,您父亲的出生年月是正确的,1945年12月,是这样吗?” “应该是的,”乔永辉想了想才回答,“九几年他下岗买断工龄,我那时候已经念高中了,记得还挺清楚,他的工龄是从1963年开始算起的,当时他就是在编职工。

    沿江林场是国营单位,要是算他1948年生人,63年只有15岁,还不可能被招工呢。

    ” 唐宁和余白交换了一下眼神,这件事的确是有希望弄清楚的。

    虽然已经过去了许多年,但国营单位的管理相对规范,乔成的职工档案在他下岗之后也应该被移交到村镇或者街道了。

    只要找到那份档案,便是他真实年龄的一个有力书证,也是申请更改出生年月的依据。

     但除此之外,还需要人证。

     “您二叔还在吗?”唐宁又问乔永辉。

     “在啊,”乔永辉回答,“他原本也是林场的职工,一家人除了孩子考出去念书了,老人们还都在那个县城里住着呢。

    ” 唐宁于是继续问下去:“要改出生年月,需要近亲属之外的证言,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