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秦二世不管黔首的厚葬,那他们就不用害怕了。
为先辈的厚葬付出了太多,他们难以接受自己“被节葬”。
【学校的作用也很有限,自古以来的风俗并不是那么好改的。
】
【厚葬的护城河是“孝”,而能压“孝”一头的只有“忠”。
】
【骊山上这座将节葬贯彻到底的合葬墓,就是秦二对华夏最后的馈赠。
】
“骊山帝陵秦二给华夏最后的馈赠,最轻也最厚重”。
原来骊山帝陵指的不是他的陵寝,而是秦二的那座简陋的坟墓。
令嬴政惊讶的,是秦二在登基之初就决心要推行节葬。
她没有修过陵寝。
嬴政依旧相信死后的世界,不过秦二的“厚葬”管不到他,他就不会阻拦。
若往后的君王都是节葬,他的“秦军”就能在另一个世界再建大秦。
至于百姓的世代传颂
若其无用,嬴政不会理会。
若于死后世界有用,一郡之地的传颂又如何比得过秦二的一国之传颂?
【让逝者的坟墓规制高于秦二的骊山墓,就是不忠。
】
秦人回想秦二那座怎么看都是简陋的坟墓,就连教训孩子以后要厚葬自己的那些父母,纷纷陷入了沉默。
低于骊山墓……这还能低到哪里去?
若秦二不是圣君,秦人或许还能阳奉阴违,不能忠那就不忠了。
可若秦二真的做到免徭免赋免役,是前无古人的圣皇,那怎能对她不忠?
主张厚葬的儒生眼前一黑。
以忠压孝,只有秦二才做得出这种事!
【这里必须得夸下秦三了,都说他在任期间没什么大的功绩,但能顶住全天下都骂他不孝的压力推行节葬,真的不容易。
】
【秦二有多得民心,秦三挨的骂就有多狠。
】
【史上唯一一个什么错事都没干,遵循前任正确的遗志却被骂得最惨的皇帝。
】
秦人竟敢对秦三不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