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霖十七岁那一年的年关,是在赶赴上京的途中度过的。
三月春闱将至,天下举子奔忙。
陆家大大小小七个孩子,文脉与灵气最眷顾的就是陆霖。
他自幼聪慧过人,八岁读《孝经》《论语》,九岁通《尚书》《春秋》,十岁撰论,十一岁诵赋,诗文更不在话下,是阆州人人称道的神童。
陆霖十二岁时,授课夫子曾向陆桓城提议,希望他效仿前人,以幼龄参
试,即使最后未能登第,也可先行在京中传开美誉,累积一些名声。
待成年后再试,便不至于泯没在济济考生之中。
但晏琛舍不得。
他膝下三个孩子,陆岚与陆暄一出世就由他亲自抚养,唯有陆霖,长到五岁才得见生父。
陆桓城几度劝他宽心,他依然感到亏欠,所以始终最疼爱这个长子,不愿他小小年纪就离家远行,更怕官场污浊,毁了陆霖的纯善本性。
直到陆霖年满十七,羽翼渐丰,该要离巢创一番功业了,晏琛才万般不舍地放了手。
阆州州考,陆霖小试牛刀,果然不负众望地描了头名解元,荐犊良佳,举送至朝廷。
启程那天正值初秋,槐花深浅层层开。
陆霖饮尽了一壶佳酿,与家人互道珍重,然后装点行囊,驱车赴京。
这一去便是半年,他头一回不能在家中守岁。
弟弟妹妹们抱团号啕,个个都哭成了小泪人儿。
陆岚脸上淌着惨分兮的泪,拨算盘的手速却飞快,转眼就扎了厚厚一捆银票给他,金额之大,足以在上京购置一座五进豪宅。
陆喧吸着鼻子打哭嗝,为他眷抄了过去的一百份状元卷,丝绢束起,整整齐齐码进箱子里。
四只
猫崽学业不精,又不会赚钱,苦思冥想弄不出一份像样的礼物,听人家说上京天寒雪重,便相互拔秃了猫尾巴,做成一条毛茸茸的暖围脖送给他。
他们在陆府门口站成一排,含泪给陆霖送行。
小黑球:“哥哥一路平安……呜呜呜。
”
小灰球:“哥哥高中状元……呜呜呜。
”
小花球:“哥哥以后当大官……呜呜呜。
”
小白球:“哥哥带个嫂子回来……呜呜呜。
”
陆暄:“要,要漂亮的嫂子……呜呜呜。
”
陆岚:“要,要很多很多嫂子……呜呜呜。
”
陆霖弯腰一个一个亲过去,笑道:“等哥哥金榜题名,春风得意,上京的小姐们哪一个不想嫁我?到时候,我一定挑个花容月貌的给你们带回来!”
晏琛为他整理衣衿,嘱咐他:“爹爹不指望你娶媳妇,只盼你安生一点,别瞎蹦乱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