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晁冷漠着一张脸,扛着箩筐先进了玉米地。
陆黎见状,也紧随其后,应卓翰一个箭步冲上去,生怕自己的玉米被别人掰走,抡起手就奋力掰着玉米。
几个人压根就没掰过玉米,都是瞎掰,隔壁田的邻居看见,哎哟诶呦地叫着,实在看不下去,过来手把手教这几个小伙子掰玉米。
八点多的时候,一行人终于知道为什么姜宜那么早叫他们起床掰玉米。
因为五六点的田里还是凉的,没有那么热,等到八九点太阳升出来,玉米地就热了起来,像蒸笼一样密不透风,热得人汗流浃背。
陆黎接过姜宜的箩筐,让姜宜去阴凉的外头坐,怕姜宜不愿去,还给了两个玉米给姜宜守着。
中午十一点,一行人背着几筐玉米,回到院子里累瘫了,两眼呆滞地靠在沙发上。
所有人以为摘完玉米就完了,但没想到这仅仅是个开始。
姜宜的奶奶不止种了玉米,还种了稻谷和花生。
收割稻谷的时候,能找人开拖拉机,但是收割后的稻谷要晾晒,还有每隔两个小时翻一次稻谷。
而且一些地形不便的稻田,由于拖拉机开不进去,还需要人工收割。
于是接下来,一行人每天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天天跟着一群扛着锄头的邻居去干活。
刚开始程晁还坚持穿着自己的衣服,坚决不穿姜宜奶奶给他的衣服。
但到了后来,程晁看着蹲在田野里吃着饭,穿着大裤衩的几个人,终于屈服在了花花绿绿却透气的大裤衩中。
干活的第四天,一行人已经从刚回村的时尚弄潮儿,变成了灰头土脸,草帽镰刀锄头不离手的那谁谁。
毕竟田里可不叫名字,基本上都是叫:“那金毛”“那卷毛”“那裤子绿的”
秦斓坐在稻米跺,啃着馒头,看着前几天发的朋友圈下面热闹的评论,又看着自己手上的馒头,心酸地将这条朋友圈隐藏了起来。
农村的农忙非常紧张,基本上抽不出空特地做晚饭,基本上几户几户邻居轮流一起吃饭。
姜宜一行人头一次跟在奶奶屁股后面去村长家吃饭,一众人对蓝眼睛金头发的陆黎很是好奇。
热情好客的村长见陆黎是外国人,还特地拿出了家里的外国货给陆黎,拍着胸脯保证绝对是外国货。
陆黎低头看村长递给他的外国货,是几包外国的奶粉。
真――货真价实。
当天晚上,陆黎就把外国奶粉泡给姜宜喝,一边泡一边说姜宜过几天不要去田地了,太累了。
泡着脚的姜宜慢吞吞道:“不行。
”
“你上次说我不读书可以回来种田。
”
“我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