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88章

首页
    后世的皇帝,同样知道推恩令的妙处,就算很多皇朝不会分封诸侯国,有爵位的贵胄都是拿俸禄的虚封,而不是有封地的实封,皇帝们依然或多或少在使用推恩令来遏制除皇家外的其他家族的势力增长,其中,诸子均分家产可以视作是推恩令的化用。

     对于皇帝而言,凝聚力强大势力庞大的家族,永远都是需要警惕的,而分散成了许多小势力,威胁性自然降低了。

     只要诸子均分家产,大家族自然可以分成许多小家族,当家做主的人多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这人心就没法齐了。

     推恩令以及类似诸子均分家产的律法,对于皇帝的好处不言而喻,以至于首次施行了推恩令的那位皇帝,过了千百年,依然在被后人称道赞妙,对于大家族里的其他人,好处也很多,诸子对家产的继承权相同,无疑非常公平,但是对于大家族的传承,却是不利的。

     不过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为了避免大家族被这条律法一代代分化,长房嫡支掌握的田地被越分越少,对家族的掌控权被一代代削弱,很多家族会广置祀田,然后由长房嫡支来掌握祀田,这些祀田,就是最重要的族产。

     按理来说,既然称之为族产,那么这些族产的收益应该用于全体族人,利益均沾才是正理,但是这世上的事,从来不是道理怎么样,实际上就会怎么样,而是谁掌握了族产的分配权,谁就拥有了家族的支配权,通过对财物的各种分配,自然而然就得到了族人的支配权。

     这些道理,看起来很复杂,说穿了很简单。

     大到一国之君,小到一家之长,都是通过这种方式掌握权力的,只要掌握了利益的分配权,自然就拥有了人的支配权。

     周家作为一个下有对策的家族,周贵妃祖父的名下,田地不算多,只有几百亩地,所以周贵妃的几个叔父,分家的时候一人也就分了百多亩地,一个三进的宅子,外加一些浮财。

     就算到了周贵妃的父亲这一代,家里的田地也不算多,数量和祖上差不多。

     但是周家的族产,经过几代人积累,已有上百顷田地,这里面的利益,自然很可观。

     周家长房掌握着这么一大笔族产的收益分配,自然是他们说什么,族人就应什么了,毕竟周家的其他人想要读书、应试、选官,都需要族里的支持,换而言之,就是长房的支持。

     和长房交好的,听长房话的,长房的支持力度就强,不听话的,肯定哪儿凉快待哪儿去。

     现在,她的几个叔父想要分族产,这不但是要挖长房的墙角,还想要掘他们周家的根呐。

     _分节阅读_379 周贵妃想明白了这里面的道理,脸上不由得有了怒意。

     长房的利益就是她的利益,就是皇儿的利益,接下来还有件最大的事没有办,日后需要的银子数都数不清,这些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