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了还是仍守着父孝呢。
”
太监应了声,回头指示旁边的朱笔太监,在一张空白的宣纸上以绢秀的字迹写出给刘兵刘大人的圣旨,命其查问未尚源守孝之事,如实回禀。
皇上问:“再让这刘兵查一下,未东来回家后干什么去了,是不是真的在为上皇难过。
”
太监又应了声,再指那朱笔太监,那太监又写命刘兵再查未东来归乡后都做了什么,如实回禀。
皇上想了想,说:“让他速报,不要拖延。
这未东来如果当真是个忠心之人,就还叫他回去当他的官。
”
上皇这一走,朝中好歹要动荡一下的。
皇上如此登基才五年,现在坐在龙椅上目视殿上的诸位大臣还感到不安。
上皇教导过他,皇上如果拿不准臣子说的是对还是错,就不要理他;如果觉得一个臣子不服管,也不要理他,提拔新人与其争斗即可。
皇上,不需要管天下,只需要管大臣,只要大臣管得好,天下就不会乱;大臣要是管不了,那天下就必定会乱。
对皇上来说,外面的官只要没有鱼肉乡民,没有官逼民反,就都可用,也不必换。
反倒是这朝中的大臣更麻烦些。
现在朝中的诸位大臣中有不少都是与上皇一代的人,还有比上皇年纪更大的。
国丧辛苦,守孝更辛苦,他是皇上还能每日休息,大臣们可是每日天不亮就要去哭灵的,日日不辍,等守完这一次的孝,大臣们至少要倒下几个。
太监找出了以前的例子,就是每次服国孝时,城中各家年纪大的都会因为服孝哭灵站班死上一批。
等国丧还没完,就到处都挂白幡了。
皇上既喜又忧。
喜的是年纪大的大臣们一死,他就可以换自己喜欢的人上来了;忧的是朝中诸臣要是年纪大的一口气全死了,那这朝中的事就没人管了,他也找不到那么多可信的人替换。
皇上心里盼着,今年上皇驾崩,大臣们最好只死一两个,明年再死三四个,这样他就能找到合适的人替换了。
如果今年死三四个,就有些麻烦了,他手边可信的人只有三个,找不出更多的了。
如果死得再多一点,那就更麻烦了!
皇上拿起傅州道的奏表,这份奏表就是中规中矩,没有像未东来写得肝肠寸断。
皇上:“傅州道结庐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