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7章

首页
    下了公车,赵学军无奈的跟趴在玻璃上笑的十分憨傻的小记者告别挥手。

    他提着东西,沿着石牙子走进正在修建大门的博物馆。

    今年开始,万林市开始从新修新华书店,市图书馆,少年宫,青年俱乐部,还有这博物馆。

    听老常说,明年再来这里,那可真的要买票了。

     摸着墙壁上的古砖,赵学军来到博物馆后院,还没进小院门呢,就听到熟悉的吵闹声。

    喊得最大声的是爸爸赵建国,语气带着讥讽的是老常伯伯。

     “赵建国,发扬下风格好不好?这一下午你心不在焉,我让你好几次了。

    你怎么能得寸进尺呢?”老常的语气颇为不客气。

     赵学军悄悄躲在一边,沿着一堆堆放着的古代石碑堆儿隐藏起身体,他找了个角落,没有惊动那两个人的坐了下去。

     赵建国丢开手里的象棋子,苦笑了一下:“哎,你说老常,我们那会,吃口饱饭就觉得没什么可以想的了,现在的孩子是怎么了,怎么就活得这么复杂呢?” 老常将象棋子一个一个的整齐的归纳进一个点心盒子,一边整理一边笑:“别拿你的老思想跟现在的孩子比,你早就过时了。

    现在的孩子,精着呢。

    ” 赵建国听了,自然是不服气,他盘腿坐到门廊下的石头墩子上,取出香烟递给老常,他们俩点了便开始拉家常。

     “老常,你就说吧,我们那会,我爸爸就是个瓦匠,到处给人盖房子,那时候给人盖房子不管工钱,只给口粮。

    我爹有一次给人干活的时候,正好赶上抓壮丁。

    我爹吓破了胆子,吓得没命的跑,他又不识字,四十岁的人跑进大山,顺着黄河走,硬是给跑丢了。

     这一丢,我爹就丢到了省城,在省城别人问他家乡在哪里,他说在疙瘩村。

    人家那里知道疙瘩村啊?没办法,我爹就在省城给人扛活,那时候省城太钢招小工,我爸爸就去出苦力,没日没夜的干了一年,人家给他发了三个大洋。

    还给了 14、第十四章... 一匹粗工布。

    一起扛活的老工人对他说,你的口音是万林的,你就往万林走。

    ” 老常叹息了一下:“那时候,都不易啊。

    ” 赵建国靠着石墩后面的墙壁,表情是深深的怀念:“是啊,我爸扛着粗布,一路走了十五天,舍不得住大店,他住沙子店,鸡毛店。

    辛辛苦苦的回到万林,找到家,当时我娘以为他都死了,还给修了个衣冠冢。

     我爹回到家后,我娘哭的都晕过去了,孤儿寡母的,眼见得家里就要断顿了。

    没爹的孩子们,心里孤啊,我哥带着我们三,每天上山挖野菜,回到家,我们拿着小石磨,磨一点粮食,加了野菜团团子。

    那种东西,吃了拉都拉不出来。

    我哥怕我们饿着,每次都分给小的。

     我爸拿着三个大洋回家,那时候村里人那里见过钱,最多就是有些铜子儿,这一下,家里就翻了身。

    我伯爷叫我爸爹翻盖家里的房子。

    可我爹说,不盖房子,叫我两个哥哥去念书。

    你不知道,那个年月,我爹说出这个话,全村人都笑他傻,可我爹说了:我在外面累死累活,干了一年,三个大洋一匹布。

    可管账先生,顿顿有酒,月末有肉,人家掐掐算算,每个月就一个大洋。

     他认准了,只要念书,家里的娃就不用跟他受一样的苦,就这样,我家没盖房子,所有的钱都拿到镇上的秀才家交了授课钱。

     爹那会总是不在家,他每年春节回来一天,初二背着行李就上路,赚了钱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