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怕城门关了,今夜就赶不回去了。
临行前姨母就暗暗嘱咐他,定要在明日之前回府。
明日是什么日子,还是姨母提了一嘴他这才知晓的。
故而李成蹊向山长沈延谨请教完文章后,又求了副字。
原本沈山长愿意见他,也是因为从前他在乡试中了解元时,那篇策论传阅至进贤书院,山长翻阅过后又删减了几句,叫那篇策论读来更为朗朗上口却不改言微旨远,李成蹊便恭恭敬敬地借着这“一字之师”的名头拜谒。
沈山长又点拨了几句,谁知他竟提出这般请求。
要知他的字画千金难买,除了赠友人便少有外传,就连几个颇得他重视的学生都没有,而这位举人与他不过初次相见,他自然不应。
李成蹊见沈山长正欲拂袖离去,这才将事情始末说明,“学生心知此举唐突,只是……只是学生并未为自己所求,也不是附庸风雅之辈,学生初来玉京,借居表兄府上,听闻表兄曾在进贤书院读书,便想着若能得山长题字便是今岁最好的生辰礼。
”
话音刚落,山长停步驻足没有动作,李成蹊以为山长不愿,这才又恭敬请罪道:“还望山长恕罪,是学生莽撞了。
”
“不知你表兄姓氏名谁?”沈山长悠悠开口问道。
李成蹊闻言,连忙道:“表兄陆昀字止渊,先生可还有印象?”
原来是止渊呐,沈山长点了点头,吩咐书童研墨,又叹道:“自当年一别,已经有三年之久不曾见到他了。
”
没等李成蹊多问,就又听得沈山长关切问道:“不知老夫人身子骨可还硬朗?”
李成蹊自然是一五一十的将他知晓的说给沈山长听,就见他又皱了皱眉,长吁短叹,再一提笔,遒劲有力的大字如笔走龙蛇般跃然纸上。
“长松卧壑困风霜,时来屹立扶明堂。
赠弟子陆昀”
是陆放翁的诗,却该是勉励深陷困境,不得重用的读书人才是,如今陆世子走得却是青云路登云梯,可是风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