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2章

首页
    为失望,绣花是绣不了的,她的针线就只能用来扎小人,扎得当事人来了都认不出那是自己的程度。

     “可还有别的活?我有力气,不怕吃苦,什么都能干的!” 较瘦的妇人打量了下她的细胳膊细腿,对她的话深感怀疑,但还是给她指了条明路,“码头那常要招人去运货的,三个麻袋一个铜板,农闲的时候男人都会过去挣点补贴家用。

    ” “只是不知道那边要不要女人……”妇人沉吟一会儿,“你且去镇上看看,若有别的地方招工最好,实在不行再去那碰碰运气。

    ” 楚四娘道了声谢,便牵着驴子出门。

     当时想着逃命,选了这最最偏僻的平溪村,弄得现在距镇上远着呢,她纵是骑着驴也花了将近半个时辰才到。

     她出门时并不算早,眼下正赶着日头升到正中,约莫是午时了,熟食的香味蔓延过整个街巷,形形色色的参杂在一起:热腾腾的大包子、嫩滑弹牙的小馄饨、卷着绿葱的炊饼,还有刚舀进一勺醋,用木箸一点点拌匀的阳春面,引得吞咽口水的声音此起彼伏,肚子更是叫得如同擂鼓一般,不真真切切地吃下一碗,便不肯做休。

     即使如此,这些摊位上也只有零散的几位客。

    毕竟寻常人家都是一日二食的,能在这个当头吃饭,不敢说家底颇丰,但至少是不太缺钱。

     目光在各个摊子上流连,可在指尖触及一个子儿都不剩的荷包时,她到底认清了现实,闷头往前走。

     还是挣钱要紧。

     楚四娘这般想着,目光却撞见了一张写满字的白纸,端端正正地贴在小饭馆的门上,她走近了仔细瞧,只觉得这些字一个个都板板正正,横是横、竖是竖,写得好极了。

    唯有一点,她伸出食指挨个清点过去,拢共二十二个字,她就只认得俩,“工”和“二”。

     但不得不说,书到用时竟也有,仅凭这点文化来判断,这家店定是要招店小二了。

     将驴子拴在门口的大树旁,认真地理了下衣服,把路上不慎沾上的草叶枯枝给撵干净,这才摆出了一张笑脸,上门求职。

     “我这招人是不错,但你?”大约全天下的饭馆掌柜的都长得差不多,而眼前这个更是标准得不行,圆头圆脑圆肚皮,用那蚕丝织得布料一裹,简直像个刚上好色的不倒翁。

    而这个不倒翁正绷着一张脸,从上到下将她审视一遍,不耐烦地开口,“除了青楼,哪有正经地让女子来跑堂的?” 不倒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