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65章

首页
大多父母带子女看病的,亲家荡产也要救回来;可是子女带父母看病的,大多不会。

    不倾家荡产的救父母的子女有错吗?

    贺清言说不清楚,中年人常常背负的还有自己子女家庭的重任,花光所有积蓄,那幺自己的下一代呢?

    这是很现实的抉择问题,自己也不能站在道德至高点圣母婊的说着你就该去救父母。

    道德这个东西只有中产阶级有,穷人不配,富人没有。

    全家务农的农民要一个月至少开销万,这样下去能拖多久?

    当然还有一种老人躺床上病入膏肓,子女巴不得老人快点离去分夺财产,象征性的送到医院,却不允许医务人员使用任何价格稍高的医疗物品。

    这个时候作为医生的自己又能怎幺办呢?

    这是家属的意愿,自己没有权利的强制性下医嘱进一步治疗。

    如果自己私下治疗,那幺医药费就是自己出,不仅如此,这还是违法操作。如果患者能救回来还好,如果救不回来那幺患者会以此为由把自己告上法庭。

    一个三甲医院里,每天发生这样抉择的问题不下百。

    于是衍生出了慈善捐款,可是大多数的众筹平台会抽取捐款总金额的几成,一个人几千到几万,那幺一个地方所有的患者呢?中间的利润资金链有多大?

    于是这样演变成了商业性的慈善。

    医院里总会有一堆跑慈善业务的工作者,挨个询问病重患者是否需要捐款,无论家里富有不富有,病情真的危重不危重都在喊着捐款。

    而真正需要捐款的患者又有多少个?能得到实际救助的又有多少?

    生死面前的大火,钱财不过是杯水车薪,最后最大的利润都在资本家手里。

    可是如果没有这些带着商业性质的慈善,在绝望中的人更多了吧,从某方面来说,资本家获取利润,患者获取医疗费。

    随着慈善不断的消耗社会道德善良,大家对捐款也越来越麻木,事情的好坏总是相互伴随共同发生。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