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65节

首页
    ” 徐阶震惊的看着他,不懂他为何会说出这番话:“殿下!臣离去之后,李春芳、赵贞吉他们会坚持恢复旧制旧法、保存善类,大明定能恢复往日的兴盛。

    ” 朱翊钧说道:“这几年我也看过许多来自全国各处的奏章。

    就在此时,俺答部正挥军南下,直逼大同。

    天灾不断,百姓度日艰难,土地兼并,加剧矛盾,大家必然怀念往日的安定时光。

    ” “大明至今两百年,如今乱象已成,危机四伏,遵循旧制只能带来更多问题,破除旧制,建立新政,才能转危为安。

    ” 朱翊钧冲着徐阶一笑:“不过,这些已经和你没有关系了,你就安心回到华亭养老吧。

    ” 徐阶看着他,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这番话竟是出自一个十岁稚童的口中。

     他确实聪明,也确实读了许多书,接触过许多思想和学说,批阅过打量奏章,给出的批示甚至比他的父亲更加精炼而具有针对性。

     不得不承认,他已经逐渐展现出君王的雏形,若要长成明君,还需进一步精心雕琢。

     但读更多的书,接触更多思想,就意味着他也拥有更多自己的想法。

     这些想法,许多时候,未必能与大臣保持一致。

     这样有想法的君主,对于内阁来说,未必是好事。

     毕竟,他们需要的不只是君主的贤明,更要君主“听话”。

     武宗与世宗都不是听话的皇帝,在某种程度来讲,隆庆还算听话,但可惜的是,听的却不是他徐阶的话。

     而眼前这位,未来必定不是个听话的皇帝。

     第115章徐阶问道:“殿下…… 徐阶问道:“殿下,这些都是谁教你的?” “这是我……”话说一半,朱翊钧改了口,“这是我自己想的。

    ” 思想形成源于所接受的教育,朱翊钧才十岁,他这个年纪,所思所想,都有迹可循。

     徐阶略加思索也就明白了,当初还是他推荐张居正充任这位皇太子的讲官。

     他早就知道,张居正同他已经不是一条心,但他仍然看重张居正的才华,与政治抱负。

     没想到,张居正一手教出来的孩子,也是一心想着改革新政,只不知道他们那位皇上是怎么想的,往后的日子,李春芳怕是不好过。

     “唉!”徐阶轻叹一口气,摇了摇头,他能做的都已经做了,马上就要卸职返乡,这些事情就留给李春芳去操心吧。

     其实徐阁老冤枉他的学生了,张居正只让朱翊钧好好读书,很少同他说这些。

     这些都是平日看书闲聊的时候,冯保潜移默化传达给朱翊钧的思想,再加上小家伙本来就聪明,结合大明现在和未来形势,旧制和新政,他自然明白该怎么选。

     两个人走出无逸殿,朱翊钧忽的又想起个事情,问道:“徐小姐近来可好?” 徐阶回道:“甚好。

    ” 朱翊钧又问:“她也跟着你回华亭吗?” “那是自然。

    ” 朱翊钧想了想,说道:“你们走之前,我想见见她。

    ” “这……” 朱翊钧小手一挥:“徐阁老不必费心,我来安排。

    ” “……” 他也就是个小孩儿,但凡有个十多岁,对徐阶说这话都不合适。

     朱翊钧半眯着眼看看天色,问一旁的太监:“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