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40章

首页
    建,增加工匠及学徒数千。

     工艺短时间内迭代数次,郑涓已经晋升为五级工匠,坊内各级工匠的数量冠绝各坊。

     但纸张产量依旧有限。

     华夏书阁就是个喂不饱的无底洞,偏偏扶苏还跟开窍了一般,又或是被嬴阳滋等姊妹怂恿,居然也懂得争抢资源。

     于是八成以上的纸张都是刚出工坊就运进了书阁。

     嬴云曼原本打算大量印制简约版字典、为即将召开的百家大议做准备,计划却因纸张不足被迫搁浅。

     这怪她自己。

     为提升抄书热情,她允诺抄好的书籍可以署一行抄录者名。

     这也是防止抄录者不用心的手段。

     问题是热情提升了,就是提升得太过了。

     嬴云曼本以为只有已经学会简体字的小部分人会被调动。

     事实却是百家学派云集书阁九宫。

     倒是不需要她印字典来带动百家的学习热情,各学派连头发花白的老者都在彻夜苦学。

     就为了在书末写上“秦历某年某家某人于某宫抄录”。

     据青玉案的汇报,还有不少臣子混迹其中。

     就连平素存在感极低的太史令,都在收录史书的第一宫里带着弟子们占了一席之地。

     嬴云曼对此的评价是: 工作量不够饱和。

     等到造纸坊数千学徒出师,就可以散去各地兴建国营工坊,重复带学徒、散出去开工坊的步骤。

     除了国营造纸坊保证廉价纸张,造纸术也会向外公开,鼓励私营造纸坊的出现。

     纸张越早普及越好。

     以工匠等级为饵,未来的所有造纸坊都会努力研发更质优价廉的纸张。

     专利制度也得让张良着手定制。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