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了,高家的账目里记的是四十亩地,孙家这边说是五十亩地,再翻出两家的契约,上面也是四十亩地。
那十亩地高举人自然不认账。
而孙家说自己不识字,被高家骗走了十亩地,几次三番去高家要说法。
高家也是当地的士绅,根本不惧几个小小的泥腿子,都是直接吩咐家丁赶走了事。
高家气不过,纠集十来个乡邻,扛着锄头拿着扁担,气势汹汹冲到高家讲理。
结果可想而知,一场混战。
高家的几名家丁挂了彩,孙家的大儿子丧了命。
堂下的老妇人白发苍苍,头发散乱蓬松,已哭得面目虚肿,声嘶气噎。
她身边的破席子上,直挺挺横着一具尸体,看身形是个正当年富力强的壮汉,脸上盖着一张黄纸,身侧露出的手已是青紫僵硬。
看着这凄惨的景象,听着老夫人凄厉的哭声,在场的人无不身上起栗。
李诫当堂就下令签传唤高举人,并涉事人等。
命案并不复杂,许多人都亲眼看见高家家丁打死了人,依律判罚即是。
因是双方械斗,李诫判当事家丁杖一百,徒五年,高家赔孙家烧埋银子五十两。
难的是那十亩地。
李诫倒也有办法,吩咐郑县丞拿着高家在县衙留底儿的地契文书,让王五等几个衙役护送,实地核对去。
高举人一听,当场脸色就变了。
不到两日,就有了眉目,除去族人乡邻挂名的田地,除去备案地契中的田地,竟查出五百亩没有登记的地。
李诫没收了多余的五百亩地,责令高举人将所有挂名的田地一律退还,并令他将得来的挂名钱粮全部上缴虽说时下人们都认为这是约定成俗的规矩,但当朝律例可明文规定这是不允许的,相当于你一个举人从国库里偷拿银子
整理好案宗,李诫如实上报给巡抚大人,并请提学官革去高举人的功名。
府衙的巡抚和提学官头碰头地看着李诫的呈状,一脑门的冷汗不住往下流这位爷又想干什么这到底是晋王爷的授意,还是这位愣头青的自作主张
第52章052
二月二,龙抬头,按照京城的习俗,这天要吃春饼。
赵瑀早早准备好两屉春饼,酱肉、熏肘子、酱肚儿、烤鸡之类的荤食,并有拌菠菜、炒豆芽、韭黄炒鸡蛋几样爽口小菜,一心等着李诫下衙。